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12/13地质学报论文写作方法(地质学报论文写作方法
- 12/09地质学报计算机网络技术论文(地质学报计算机
- 12/07地质学报参考文献的标准格式(参考文献格式是
- 06/23没有鱼鳍不会主动进食 重庆发现4亿年前鱼化石
- 06/23重庆发现4.36亿年前新鱼化石类型
张幼仪的传奇人生(2)
陆小曼,23岁与徐志摩结婚,婚后随徐志摩离开北京南下。24岁回到上海不久,与翁瑞午相识。25岁与徐志摩合著《卞昆冈》发行。26岁参与女子书画会的成立筹备工作。28岁,丈夫徐志摩因飞机失事罹难去世。30岁整理徐志摩写的《眉轩琐语》,在《时代画报》上发表。31岁,在第38期《论语》刊上对《爱眉小扎》作序。33岁,经良友图书公司出版图书《爱眉小扎》。同年,加入女子书画会。37岁,在上海大新公司开个人画展。从23-37岁这14年,她得以和自己心爱的男人结婚,并相互陪伴。却又在意外事故中,失去最爱的人。她整理徐志摩的作品,并开始画画。她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以自己想要的方式活着。只是,失去了爱人。心中有抹不去的悲伤。

陆小曼
张幼仪,39岁有了儿媳。她在婚姻中吃够了苦,却活成一个最和气的人。她仪态端庄,待人平等,举止从容,带着几分男子的豪气。她怕儿子和儿媳的成长速度不一样,儿子是学霸,大学毕业,儿媳中学毕业,天长日久,恐难匹配。于是,她和儿媳妇商量,请个先生来家中补课,学外文,补文学,再选一个儿媳粹文喜欢的爱好精进。一个女人,吃过没有文化的苦,就不想自己的儿媳再重走自己的路,这是何等的气量。一个女人,吃过婚姻的苦,没有抱怨和受害,只是去总结自己失败在什么地方,然后去学习,去弥补,这又是何等的胸襟啊!
张粹文通晓三门外语,熟读诗书,蜕变成真正的名媛。她曾说婆婆是她最大的贵人。儿子出国,她让儿媳一块儿去。夫妻俩有些犹豫,孩子年幼,很难照顾。张幼仪像夫妻俩保证,孩子我帮你们带好,我学的幼儿教育,你们放心去。她大包大揽,任劳任怨,只是不想让儿媳重蹈自己的覆辙。她是一个有大爱的女人。
53岁,张幼仪与邻居苏纪之结婚。这个老式的女人在婚前征求儿子意见:“因为我是个寡妇,理应听儿子的话。”看到这里,让人唏嘘不已,那种老式的妇德深深的刻在她的骨子里。好在她终于找到了爱人,结了婚,有了自己的生活。67岁的时候,她和苏医生一起到英国康桥,德国柏林故地重游,站在当年和徐志摩居住过的小屋外,恍如隔世。半个世纪过去了,早已经物是人非,但是,那一场婚姻给自己的教训一直都在。

张幼仪与孙子孙女
72岁,第二任丈夫和她共同生活了十八年后因病离世。张幼仪赴美定居纽约,坚持不和儿子住在一起,说是为了自己。她和亲戚朋友打牌时,粹文过去助兴,她就很开心的对大家说我的财神来了。她的儿子和媳妇伉俪情深,四个孙子孙女聪慧独立,晚年幸福安稳,儿孙绕膝,令人羡慕。她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活成了幸福的模样。88岁病逝于纽约,是三角关系中最长寿的人。当年那个没有文化的土包子,独立自主,充满爱心,当上了霸道总裁,走上了人生巅峰。她的故事足以鼓舞每一个生活不幸的人,去了努力面对生活的不幸,对人生的幸福安稳充满希望。
36岁的林徽茵随梁思成的工作单位中央研究院迁到四川宜宾附近的李庄,住在低矮破旧的农舍里。颠沛流离的生活和艰苦的物质条件,使她的肺病复发。在病榻上,他通读了二十四史中有关建筑的部分,为写《中国建筑史》搜集资料,经常工作到深夜。身体的不适,加上为祖国前途的担忧,此时的林徽因已没有了战前的恬静,飘逸,清丽,婉约。她的诗中开始有了迷惘,惆怅,苍凉,沉郁。
抗战胜利后,42岁的林徽因回到北平。为清华大学设计教师住宅,并接受校外的设计任务。44岁,在《文学杂志》发表《病中杂诗》9首。45岁应邀编写《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后来变成《全国文物保护目录》。同年,受聘于清华大学大学建筑系,担任《中国建筑史》课程并为研究生开《住宅概论》专题课。46岁,和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几位教师,一起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任务。同年,她被任命为北京市计划委员会委员,对首都城建总体规划提出了有远见的意见。
47岁,她担任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承担为碑座设计纹饰和花圈浮雕图案的任务。48岁,她参加中南海怀仁堂的内部装修设计,还参加在北京招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49岁,当选为中国建筑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担任《建筑学报》编委,中国建筑研究委员会委员。50岁,当选为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此时,她的身体极度虚弱。51岁病逝。这个女人一路挂,爱众人爱,也爱众人。把她的聪慧美丽,都献给了中国的建筑事业。
文章来源:《四川地质学报》 网址: http://www.sichuandizhi.cn/zonghexinwen/2022/0214/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