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12/13地质学报论文写作方法(地质学报论文写作方法
- 12/09地质学报计算机网络技术论文(地质学报计算机
- 12/07地质学报参考文献的标准格式(参考文献格式是
- 06/23没有鱼鳍不会主动进食 重庆发现4亿年前鱼化石
- 06/23重庆发现4.36亿年前新鱼化石类型
悠悠兰草香,谦谦君子心丨花花万物(2)

春兰(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李光敏)
蕙兰Cymbidium faberi,黄庭坚笔下具数朵花的国兰。因在5月开花,正是立夏前后,蕙兰也被称作“夏兰”,花通常为浅黄绿色,唇瓣上具浅紫红色斑。

蕙兰(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徐晔春)
寒兰Cymbidium kanran,名字来源于冬季开花,大多数寒兰在11月至翌年1月份盛开。花浅黄色,叶片较细,以叶基部分为甚,叶狭是区别寒兰的重要特征。寒兰栽培流传着“九死一生”的说法,可见寒兰种植有一定难度。

寒兰(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李光敏)
建兰Cymbidium ensifolium,主产地在福建和广东,故名建兰。花期6-10月,并可以在1年内多次开花,因此也称为“四季兰”。花色变化大,通常为浅黄绿色而有紫色斑,花序具3-9朵花,叶2-4枚,先端急尖。建兰品种多,适应性强,是易养、易开花、易推广的国兰类型。

建兰(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徐晔春)
墨兰Cymbidium sinense,得名于花色,花朵通常为暗紫色或浅紫褐色。花序具10-20朵或更多的花,“花多叶长”是其主要特征。墨兰又被称为“报岁兰”,花期为10月至翌年3月,集中在春节前后。

墨兰(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陈炳华)
莲瓣兰Cymbidium tortisepalum,许多名贵种类的莲瓣兰身价不菲,花期为12月至翌年3月,花通常为浅绿黄色或稍带白色,有时唇瓣上有浅紫红色斑,瓣型宽大短圆。主要生长在川渝、云南、台湾等高海拔地区,耐寒性较强。

莲瓣兰(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吴棣飞)
春剑Cymbidium tortisepalum var. longibracteatum,名称主要取自其叶如剑,花为浅黄绿色,花序上常有2-5朵花,花期在1-3月。产于四川、贵州和云南,尤以四川名品最多,常又称为“正宗川兰”。

春剑(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徐晔春)
孔子说“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兰花在林下静静生长,吐露芬芳,不管是否有欣赏者,这是一株兰草面对成长的态度、信念和行动。国兰打动人心的地方,不仅停留在视觉审美上,而是由表及里,与人的内心能建立某种联接,唤起心中的水波涟漪,相互契合,达成共鸣。
与兰比邻,居室生香
我国有着1000多年的国兰栽培历史,世界上最早的两部兰花专著,来自宋代赵时庚的《金漳兰谱》(1233年)和王贵学的《兰谱》(1247年),书中详细评述了兰属地生种类及其栽培方法,标志着国兰栽培体系的建立。随着栽培技艺的逐渐成熟,国兰慢慢由山林走入古典园林,家居陈设,越来越多的为人所熟知,喜爱。
国兰成为诗人画家笔下争相描绘的对象,宋代苏辙的“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清代程樊的“兰为王者香,芬馥清风里。从来岩穴姿,不竞繁华美”,我们敬爱的朱德元帅,一生与兰结缘,为兰花写下动人诗篇“幽兰吐秀乔林下,仍自盘根众草傍。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
自宋代开始,画兰名家辈出,画家笔下的国兰,或柔美舒展,或清秀俊逸,或古朴淳厚。咏兰画兰,也是言志,赋予国兰象征意义,象征着君子般的高尚品格,正如孔子所言“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宋 赵孟坚《墨兰图》(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明 文徵明《兰花图》(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齐白石《墨兰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中国古代建筑、传统服饰、瓷器器皿上,国兰以植物纹样的形式,深入到国人的饮食起居之中。戏剧的旦角唱姿中用到的兰花指,状若幽兰微开,尽显女性优雅灵巧之美。“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流行于上世纪80年代的民谣歌曲《兰花草》,清新质朴的旋律里,寄寓着胡适先生盼花开的殷切期望。

苏州园林留园里的兰花纹木雕装饰(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章来源:《四川地质学报》 网址: http://www.sichuandizhi.cn/zonghexinwen/2022/0226/389.html